t88593

民国,戴笠将胡蝶按在床上,胡蝶哭泣着说:“你得到我的身子,得不到我的心!”戴笠冷

民国,戴笠将胡蝶按在床上,胡蝶哭泣着说:“你得到我的身子,得不到我的心!”戴笠冷笑一声:“先得到身子再说……”

1942年秋天的香港,空气里都是人心惶惶的味道。

大明星胡蝶带着一家老小,收拾了全部的家当,打算赶紧跑回内地去躲日本人。

可这路上人多杂乱,好几大箱子值钱的东西,金银细软还有她攒了半辈子的宝贝,转个身的功夫,全都没了影。

这简直是要了她的命根子。

胡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托了好多关系想找东西,最后求到了戴笠头上。

这戴笠管着情报部门,权力大得很,手底下眼线遍布各地,他要是点头,这事多少有点指望。

戴笠一听是胡蝶有难,二话没说就应承下来。

不过,翻遍了大街小巷,那批消失的行李实在找不着。

为了不让美人失望,戴笠直接花了大价钱,派手下到处去买一模一样的新首饰回来充数,硬是凑满几大箱,给胡蝶送了过去。

胡蝶不傻,看到那些崭新得发亮的珠宝,心里跟明镜似的。

可戴笠位高权重,刚帮了自己大忙,她又欠着天大的人情,根本没法说破。

从此以后,戴笠隔三差五就找各种由头,不是吃饭就是听戏,总得叫胡蝶出来陪陪。

胡蝶心里一百个不情愿,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应付。

日子一长,戴笠的心思就更野了。

他看上了胡蝶,觉得光这样不冷不热地处着不行,得彻底把人弄到手。

他手上握着权柄,随便动了下手指头,给胡蝶的丈夫潘有声开了张特别通行证。

这通行证可是好东西,全国上下畅通无阻,潘有声满心欢喜,以为遇上了贵人,正好去外地做做生意,多赚点钱养家。

他哪知道,这全是戴笠为了把他支开的把戏。

潘有声前脚刚走,戴笠后脚就没了顾忌。

他花大价钱在重庆选了个好地方,起了栋小洋楼,装修得金光闪闪,特别讲究。

然后直接把胡蝶“请”了进去。

胡蝶心里明白,这是逃不掉的祸事,强权压顶,根本没有她说“不”的余地。

就这样,胡蝶成了戴笠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。

成了戴笠的情人后,日子过得倒是奢华。

戴笠对胡蝶确实挺大方,只要是胡蝶想要的,国内买不到的洋装、点心,他不怕麻烦,专门派人从外国捎回来。

连胡蝶的小女儿,戴笠也给足笑脸,舍得花钱买好东西哄着,有时候还会亲自送去上学。

但这又有什么用?胡蝶心里头只惦记着女儿和那个被蒙在鼓里的丈夫潘有声。

她被圈在小洋楼里,跟外界断了联系,连潘有声去了哪儿落脚都不知道。

她这心里头,苦得跟黄连似的。

时间到了抗战胜利,戴笠动了真心,想正儿八经地娶胡蝶进门。

胡蝶听到这消息,愁得吃不下睡不着。

她打心眼里抗拒,可又不敢表露分毫,怕惹恼了戴笠,更怕牵连到女儿。

就在她左右为难,感觉走投无路的时候,老天爷开眼了。

1946年早春,传来个晴天霹雳的消息:戴笠坐飞机出事,死了!

压在胡蝶头上那座大山一下子就崩塌了。

她立刻收拾了简单的行李,赶紧带着女儿从那栋住腻了的豪华牢房

里跑出来。

没过多久,就托人悄悄找到了丈夫潘有声。

这对被硬生生拆散的苦命夫妻,总算熬到了重逢的一天。

可惜好景总是不长。

夫妻俩重新团聚后过了五年安稳日子,1951年,潘有声的身体顶不住了,病痛缠身,撇下胡蝶撒手走了。

丈夫一走,胡蝶的心仿佛也跟着凉了半截。

她默默地整理行装,带着女儿离开伤心地,远渡重洋去了加拿大定居,打算在异国他乡度过剩下的岁月。

后来几十年里,胡蝶对过往之事守口如瓶,特别是那段被戴笠强占的三年,成了她心头一道最深的疤,提起来都觉得屈辱,干脆让它烂在肚子里。

胡蝶在加拿大的日子,慢慢归于平淡。

她把名字改成了“潘宝娟”,彻底告别了昔日“电影皇后”的名头,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普通人,带带外孙。

晚年的胡蝶深居简出,几乎谢绝所有公开活动,婉拒了任何关于旧上海或者她自己演艺生涯的访谈请求。

那个年代的是是非非、恩怨情仇,随着她远走海外,也被一同封存。

1989年4月,这位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、饱尝辛酸的一代影星,在加拿大温哥华静静地合上了双眼,走完了她充满传奇又背负着太多沉默的一生。

那些刻意被掩埋的往事,连同那些外人难以揣测的苦痛滋味,最终都被她永远地带走了。